我校召开2023年度国家基金申报动员会
我校召开2023年度国家基金申报动员会
校领导为获得2022年度基金申报贡献奖和进步奖的单位颁奖
启航网讯 11月2日,我校在逸夫楼第一报告厅召开会议,对2023年度国家基金申报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学校党委书记罗嗣海、校长卢超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陈震主持会议,副校长汤华中受邀作申报辅导。动员会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进行,包括各教学科研学院院长、科研副院长在内的科研骨干代表150余人参加线下会议,400余人观看线上直播。
会上通报了2022年度国家基金申报立项情况,对学校国家基金申报立项的历史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2023年度国家基金申报工作作出部署。
汤华中从政策文件研读出发,按照标书结构对标书各个部分的内容和写作技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并强调了申报过程中各种需注意的事项。
先后两次斩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经济管理学院周玲元博士从经历、感悟、经验和建议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卢超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国家基金的申报和实施是高校践行党中央号召、服务国家战略的基础研究主战场,是衡量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省属高校综合考核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委行政对国家基金的申报和实施工作高度重视,每年都会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学校历史上在国家基金工作上取得过好成绩,大家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努力再上新台阶。国家基金申报实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学科、人事、科技、各学院(学部)在内的多部门协同发力。各学院(学部)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加强研究选题和学科建设的有机联系;通过科学的谋划,加强团队研究的延续性和深入性,进行有组织科研。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申报咨询会、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的方式帮助申报人特别是青年教师提高申报书质量。科技处要紧密追踪政策变化,加强政策研判,与时俱进地对2023年国家基金项目申请组织工作作出详细安排和要求,为学院(学部)和申报人主动做好咨询、指导和服务。
罗嗣海强调指出,首先要增强对基金的认识。基础研究是支撑学校学术能力和水平最关键指标之一。没有基础研究,学校科研就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难以上升到“科学”的层次,就没有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动力和可能;没有基础研究,就难以成长优秀的人才、培养优秀的学生。第二,要认清基金申报现状。虽然从基金总量方面看,我们同省内同层次高校相比不处劣势,但是也要看到我们承担面上和青年项目的群体还不够大。我们不仅要看总量,还要看这个总量的构成情况。第三,要努力寻求突破。要从组织管理、政策、科研人员和文化氛围多方面发现阻碍学校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和瓶颈,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务必在明年实现基金工作的全面突破。第四,要在组织、政策层面加大对基金申报工作的支持,特别要加强积极向上的科研文化建设。基金申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功夫下去了,收获自然水到渠成。我们强调国家基金数量这些数据,绝不是为了数据本身,而是为了数据提高背后所体现的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师能力成长、学生培养质量提高,乃至于国家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期间,校领导为获得2022年度基金申报贡献奖的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以及获得2022年度基金进步奖的土木建筑学院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