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南航好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党委书记罗嗣海履职归来
启航网讯 3月13日晚,参加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党委书记罗嗣海履职归来。
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罗嗣海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职尽责,围绕加大对国防军工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校支持力度、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促进省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江西高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增设教育博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培养类别并开展试点培养、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绝对的忠诚、充分的准备、良好的状态,为人民传心声、为国家献良策。
其中,罗嗣海在建议中提出,对国防军工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校及其国防军工相关特色学科,在学位审核、人才计划、学科设置、体制机制、经费投入等方面应给予扶持和倾斜;建议要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促进省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包括建议将现有14所部省合建高校尽快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加大对中西部省域行业特色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按省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特别是高等教育与其人口和GDP排位的匹配度,而不仅是以空间位置的中、西部之分来进行更加精准的支持。
为切实履行好职责,罗嗣海会前通过阅读资料、参加培训、向老代表请教等方式不断加强学习,同时前往相关厅局和高校积极开展调研,线上线下向省内外同行和校内外师生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深入思考如何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以服务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进而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问题。
自全国进入2023年两会时间以来,新华社、中新网、《科技日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多家权威媒体高度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党委书记罗嗣海履职动态,重点关注科技创新、航空强国、毕业生就业等方面。
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罗嗣海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涉及供需两方面,“需”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供”是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给。应该让毕业生的专业、就业的意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匹配。
同时,他以南昌航空大学的实践为例介绍说,近年学校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要求,调整和优化了专业结构,撤销约20个专业,新增5个专业,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在中新网采访中,罗嗣海指出区域协调发展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他建议对14所部省合建高校尽快划归教育部直接管理,实现全国各省域至少有1所中央部委高校;同时,加大对中西部省域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东部和中西部之间更加协调发展。
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罗嗣海强调,保护好、巩固好、发展好江西省绿色生态优势,全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是国家交给江西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紧扣“双碳”目标的战略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减碳、降碳和负碳技术研发,降低碳排放,推进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江西日报》多次将镜头对准罗嗣海。在赴京参加两会之前,《江西日报》专题采访并两度播出罗嗣海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会议期间,江西新闻客户端再次开展采访,聚焦省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江西卫视》邀请罗嗣海参加“代表面对面”栏目。专题采访中,罗嗣海阐述了江西省发展航空产业的优势,强调要培养更多航空人才,为建设航空强国贡献江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