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南航要闻>详细内容

南航要闻

【致敬榜样】“全国道德模范”——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来源:南昌日报 作者: 摄影: 发布时间:2023-01-15 浏览次数: 【字体:

万佐成系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石泉村村民;熊庚香系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石泉村村民。2018年2月,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被评为“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2020年11月20日,万佐成家庭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2021年2月17日,万佐成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2021年7月,入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名单。2021年11月,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始于偶然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南昌新建区人,年轻时便开始租房卖油条。2003年,49岁的万佐成携妻子熊庚香将早点摊搬到了江西省肿瘤医院旁边的石泉村,售卖现炸的油条、麻圆。得益于较大的人流量,生意做得相当不错,夫妻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但一次偶然的问询,却改变了两人的生活轨迹。

万佐成至今还清晰记得那个场景:一天早上,夫妻俩炸完油条后,炉火还挺旺。一对四十来岁的夫妻,推着自行车朝油条摊走来,车上坐着一名十来岁已被截肢的孩子。“老板,你们炉子里面剩下的火,可不可以给我们炒个菜,我给点钱给你。孩子得了骨癌在医院治病,就想吃妈妈做的菜。”带着哽咽的请求,让万佐成听得鼻子发酸。他二话不说,连忙腾出炉灶,拿出铁锅和调味品:“你们来炒,反正是多余的火,不要钱!”

没过多久,小巷里这炉“多余的火”,就在肿瘤医院的患者家属间传开了。从一开始的十几个人借炉子炒菜,到后来的几十上百人,“听说我们这里可以免费借炉火炒菜,来的人越来越多。炉子都不够用了,到吃饭的时候大家要排队到好晚,我们就决定买了十套炉灶。”

b73c2c7f820c443a822223bdae530d14.png


看到水和煤的支出在增加,病人家属要求夫妇俩收费。拗不过大家的意见,加上提供炉灶煤火确实需要成本,夫妇俩决定:炒一个菜收5角钱。后来,煤球涨价、电费涨价,两人难以支撑,才涨至炒一个菜1元、煲一碗汤2元,维持收支平衡。“我们不图赚钱,能帮到人家,人家也很感谢我们,就很快乐。”

如今,陋巷中30多个小煤炉依次排开,大伙儿一同洗菜做饭,做的菜虽是五花八门,但每一道都饱含温情。


成于坚守


在患者家属的口口相传中,“抗癌厨房”的名号越来越响。除逢年过节时人较少外,其余时间几乎是从天亮到天黑,炉子里面的火就没灭过。18年来,夫妻俩一直全年无休地守着这方天地。

对癌症患者及家属而言,冷冰冰的病床和长时间驱散不走的病魔,在他们心中积压了太多悲伤和疲惫。在这条充满烟火味和人情味的巷子里,他们的心灵可以被抚慰、压力可以被释放。“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伤心事。我就希望大家在这里热热闹闹的,能忘掉一些烦恼。”这些年,夫妇俩经常看到患者家属从医院出来时愁容满面,甚至在做饭时眼角还挂着泪花,他们便会送上朴素的鼓励。

为给这个病友临时的“家”营造良好氛围和便捷环境,万佐成夫妇付出了多少努力和牺牲,只有他们自己清楚。每天凌晨3点,准时起床,用木柴给煤炉生火,厨房准备就绪时已近上午9点;短暂休息后,病人家属便会陆续提着菜来做饭;晚上10点,开始大扫除,每晚睡5个小时左右……这是万佐成夫妇的日常作息。为了让病人家属随时能够炒上菜,即使在非就餐时间,“抗癌厨房”也始终有几个炉灶烧着煤,锅里冒着蒸腾的水汽。为了让病人按时吃上饭,老两口每天都是等做饭的家属全部离开后,才顾得上自己吃饭。

把便利带给大家,把辛劳留给自己。有了万佐成夫妇的付出和奉献,这条充满烟火气的巷子,已经成为很多人治病途中可以依偎的温馨港湾。

8adaa70b080e4cdab26bbf078cea757d.png

“改善伙食也好,聊天倾诉也罢,只要能让大家生活好一点,我们觉得就值了。”夫妇俩说,他们会一直坚持,并将这股温暖一直传递下去。


责任编辑:李梦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