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教师】2023年南昌航空大学“最美教师”风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吉林在教研中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为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独自撰写出教材《航空材料概论》。他视学生为亲人,学业上因材施教、不吝指导,他指导的研究生获得江西省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等多项荣誉。他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关怀备至、奖罚分明、以身作则。所带班级获得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诸多省校级荣誉。他曾获省“青年井冈学者”和“中表镀-安美特”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并获省自然科学、科技进步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侯冬梅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突出,先后在校教学比赛、省教学比赛以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斩获佳绩。任教三年,她已作为专题负责人参与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作为主持人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1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教改课题2项,发表科研论文4篇,获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二等奖、南昌航空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五届江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等荣誉。
信息工程学院:杨词慧12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教学方法,通过创新团队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创建的“壹壹团”和“量子团”科技创新团队已培养学生400余名。他倾其所有业余时间,指导学生课外创新实践,给团队学生讲解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和学科前沿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提升动手能力,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科技竞赛奖项40余项。他关注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与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多种疑难问题;鼓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热爱教学和科研,教学上精心准备每一次课,让学生感受到上课的乐趣;科研上坚持不懈,完成了多项国家、省厅级课题和企业委托课题攻关,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曾获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飞行器工程学院:赵艳影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江西省“百人远航”,南昌航空大学首届“卧龙之星”,“南昌航空大学教学十佳”。《力学学报》“影响力提升优秀贡献奖”。教学工作方面作为第二完成人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作为课程负责人获江西省一流课程2门,主持江西省教改重点项目等2项。指导本科生在全国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奖30余项。在科研上主持国家基金青年1项、面上2项,航空科学基金、省重点等10余项。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李波坚守教育初心,用爱诠释教育,为学院人才培养殚精竭虑,学院连续两年就业率居全校第一,扭转了学院学生出口难的局面。他勇担重任,耕耘不辍。带领学院取得了突破性教学成果:省级一流课程有重大突破,省级教改项目创学院历年之最、校教改项目创学院历年新高。他潜心教学,在疫情期间,牵头制定了“MOOC线上课程+教师直播互动答疑”的数学公共课在线教学模式,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 他沉心科研,笃行不怠。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5篇发表在本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4项,2019年获“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项目”支持,2022年获校党外知识分子标兵(科技创新)。
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颜超扎根大学物理一线教学14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革和创新,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分层次的混合式教学,层层深入和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重视科学思维的训练。她还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多次指导学生在省级和全国性物理创新竞赛中获奖。疫情期间,率先开展并全身心投入线上教学,积极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保障了防疫期间教学的顺利开展。负责课程获得江西省三项一流课程、防疫期间优质课程,全国“慕课十年典型案例”等。作为大物教研部教工党支部书记,她还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入融合,助推系部青年教师发展。因此,大物党支部多次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大学物理教研部获江西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江西省总工会职工职业道德先进单位等。
经济管理学院:陆音扎根一线教育19年,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工作中严格执行教育方针,爱岗尽职,教书育人。多年来为专业学生讲授《中级财务会计》等多门理论与实践课程,每学年均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积极探索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改革,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参编教材4部,发表专业论文15篇;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导向,勇于创新,每年均获得“优秀主讲教师”称号,两次获“教学十佳”称号,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大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50余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始终坚持用爱心帮助学生,用耐心引导学生,用真心感化学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任云仙积极探索“PBL+数字博物馆+专题化”教学改革,运用江西红色资源和航空资源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四史”课程。该课程在学银上线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被省内外高校广泛使用。数字博物馆在“四史”“纲要”课中的运用,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好评。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十多家媒体以《云游数字博物馆学党史——南昌航空大学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法》为题,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报道,其中新华网单日点击量超过了一百万。
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徐一晨带领学生共同创作原创音乐作品受到广泛社会关注和好评,被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共青团中央、学习强国平台、江西卫视、南昌市音协等平台推广,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学生建立电声乐队,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把优秀原创音乐搬上舞台。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深受学生喜爱。
软件学院:段喜龙从教23年,毕业即扎根在南昌航空大学,深耕教学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坚持“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在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基础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学生,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以实际行动成长为学生眼中的“四有”好老师。先后获得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8次校级优秀主讲教师,5次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