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科技特派员工作述职汇报会
启航网讯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派驻企事业单位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落实落地,3月21日下午,学校在逸夫楼第二报告厅召开科技特派员和挂职博士工作述职汇报会。党委书记李德平,党委副书记、校长卢超,党委副书记陈震,党委常委、副校长汤华中出席,特邀嘉宾、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特级专务、质量安全部部长唐军应邀作专题辅导报告,党委组织部、人事处、科技处、计划财务处、校友办等部门负责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飞行器工程学院、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软件学院、通航学院院长、科研副院长,湖南、陕西、贵州三大片区的科技特派员和挂职博士参加。
会议伊始,湖南、陕西、贵州三大片区的3名科技特派员和8名挂职博士依次进行述职,从派驻航空航发企事业单位的岗位职责,推动片区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招生宣传与就业、校友联络等工作进展,下一步目标举措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往届挂职博士、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王冠刚分享了挂职锻炼的宝贵经验。
李德平在点评讲话中指出,各片区特派员和挂职博士前期的工作有思路、有方法、有成效。他强调,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学校深化航空国防特色,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JMRH、人才培养和校友联络工作,提升服务航空航天航发产业发展能力和贡献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已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指导与推进常态化运行机制,形成了校领导联系科技特派员、挂职博士的“1+1+N”服务模式。各部门、各学院要继续联动配合、保障运行,各特派员和挂职博士要积极作为、敢于担当,确保派驻工作提质见效。
一是要实现角色转变,积极投入工作。特派员要突破传统的派驻挂职思路,落实好特派员“四位一体”的角色定位。挂职博士要深入企业一线、车间,向工人、技术员等学习,立足企业技术难题,联系全校科研人员紧密对接,通过具体实践提升创新能力水平。要形成思想合力、工作合力,探索建立起片区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发展,不断深入走进科技主战场,提升学校参与度和贡献度。
二是要提高认识站位,明确目标任务。要肩负起学校突出航空特色、突出服务能力的使命,架起学校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合作的重要桥梁,积极对接校企校所的合作,提高学校科技人才服务行业企业发展能力。要大力推介学校科技成果在企业的转移转化,宣传学校人才培养成效,提高学校科技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将学校技术成果和产品写进国之重器的具体型号上,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广阔大地上。
三是要敢于攻坚克难,抓好工作落实。各片区要充分发挥“1+1+N”模式下的团队协同作用,拓宽全局谋划、统筹配合的工作思路,结合片区实际,准确把握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趋势,摸准行业企业新需求,加快推动片区的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招生宣传与就业、校友工作等协同联动。要以目标考核为导向,确保超额完成任务,充分展示学校优良形象,助力推动航空航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随后,我校杰出校友唐军作了专题辅导报告,对科技特派员和挂职博士提出了“大胆工作、勇开新局,珍惜机会、虚心学习,脚踏实地、实干苦干,遵规守纪、力创佳绩”的宝贵建议。
陕西片区联系校领导陈震指出,科技特派员是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决策,是立足现在、着眼长远的一项制度。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校友联动,协同完善制度,加快成果产出。
卢超在总结讲话中从“派驻和挂职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一是要明确职责,深入合作实践。要深刻认识到加强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提升服务贡献是地方行业高校自身“造血”的一个重要源泉。要联动校内外资源积极参与,瞄准平台建设、项目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内容加快推进,开辟新的渠道、产出新的成果。二是要推动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要通过“1+1+N”机制模式的实施,聚焦学科科研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将创新突破与服务区域、服务企业需求有机融通,提升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服务航空产业需求的能力,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新的发展增长极。三是要完善机制,保障制度落实。要从职称评定、绩效改革等方面统筹考虑,全力保障工作的高效运行,推动学校广大科研人员为发展航空领域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