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选举大会
我校举行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选举大会
会议选举产生33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及21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在办公大楼第一会议室和第二会议室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并完成相关选举事宜
启航网讯 7月3日,我校在音乐厅举行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选举大会,党委书记李德平,党委副书记、校长卢超,第十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黎明,第十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舒坚,党委常委、副校长周世健,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洪梅,党委常委、副校长代冀阳,党委常委、副校长汤华中,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玉华,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邓瑾,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芝平出席会议,全体正高职称人员参加。
会议动员阶段由汤华中主持。李德平在讲话中指出,此次大会将选举产生学校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大事。这一选举过程是我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是教授们行使自身职权、推进学校教研工作及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
李德平结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内容,指出我校各位教授在履职过程中要肩负卓越的国家使命、学术使命,努力拓展工作的广度、深度、力度,共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为此,李德平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政治要强。要提升政治站位,把握服务面向,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需求。二是情怀要深。要保持家国情怀,爱党、爱国、爱人民,尤其是我们作为一所航空院校,航空报国的情怀已融入血液,教授们更要做好表率和示范,将航空报国的基因传承下去。三是思维要新。要紧跟学术前沿,不断突破自己,干一行学一行钻研一行,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进而引领学术、成为大先生。
李德平强调,当选为学术委员会委员是对教授们的重要认可。学术委员会好比学校的学术心脏,是学校学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学术水平,又关乎学校的长远发展及能力建设。希望学术委员会在充分履职尽责的同时能发挥以下三点重要作用:一是发挥领头雁作用。职称、人才的晋升和评判等都需要通过学术委员会,这将对学校形成好的学术氛围、好的学风,营造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发挥净化器作用。学术委员会具有学术评价职能,学校有各类重大学术项目需要学术委员们参与评审、评议、评价。学术委员会应通过对学术成果的评判,形成一个正确导向。在重视学术发展的同时,学校也将教学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独立设置了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此共同促进学校发展。三是发挥智囊团作用。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直接服务高校治理、服务学校发展。期待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各位委员切实以学校发展为己任,深度参与学校的各项学术研究,针对学术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出点子、指路子、拿方案,为学校各项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撑。
会上,科技处、教务处负责人分别就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正式候选人产生过程及第十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候选人产生过程作汇报发言。
大会选举阶段,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宣读《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正高职称大会选举说明》并主持大会选举工作。现场对33位学术委员会正式候选人、21位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
大会工作汇报阶段由陈玉华主持。黎明、舒坚分别代表南昌航空大学第十届学术委员会、第十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作工作汇报。
卢超宣读了本次大会当选的33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及21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
选举大会结束后,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在办公大楼第一会议室和第二会议室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完成相关选举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