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全省各高校“全国挑战杯”竞赛辅导讲座
启航网讯 5月30日晚,我校于前湖校区逸夫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全国挑战杯”竞赛辅导讲座。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创新大赛全国评委、“挑战杯”全国理科评审组组长邓希贤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浅谈“挑战杯”竞赛与创新教育问题》的讲座。
全国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徐海鑫、江西团省委副书记肖洪波、江西省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牛松林、我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处长蔡江川、校团委副书记周振浪、校团委副书记周贤群、校团委办公室主任王秋先、校团委熊莹及全省高校团委副书记、各高校参加全国“挑战杯”的选手等共12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团省委学校部部长曾萍主持。
邓教授首先从两个大学生创新的故事切入,通过美国大学生Lederberg与中国学生王光中的事例,向在座的听众讲述了创新的内涵。他认为,科学探索一般均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后人通过学习质疑,可能提出前人尚未触及或未能很好解答的问题。这类问题并无现成答案,其解决途径亦大多无章可循;只有深化对前人成果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大胆想象,不受前人思路限制,才能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
接着,邓教授从“挑战杯”竞赛活动当立足于创新教育这一角度进行了独特的阐述和分析。他指出,科研是一种探索过程,获取新知识,开拓新领域的活动。课题不分大小,都贵在创新,而“挑战杯”竞赛将科学探索引入高校学子课外科技活动之中,本身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旨在变革求新,变革是创新必由之路;变革之道在思维多元化;思维多元化关键在独立思考;而创新则要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最后,邓教授对参加全国“挑战杯”选手终赛备战的提出了几点建议。一、突出重点,提炼论文精华;二、浓缩信息,用好图表;三、打造精品,不能放过细节;四、多说多练,开展交流。
此次讲座,邓教授引用了大量翔实生动的鲜活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创新的内涵和本质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参加全国“挑战杯”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细节。邓教授的讲座让在场听众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也加强了对参加全国“挑战杯”的针对性地指导。
讲座结束后,邓教授还就参赛选手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编辑:余海)
全国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徐海鑫、江西团省委副书记肖洪波、江西省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牛松林、我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处长蔡江川、校团委副书记周振浪、校团委副书记周贤群、校团委办公室主任王秋先、校团委熊莹及全省高校团委副书记、各高校参加全国“挑战杯”的选手等共12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团省委学校部部长曾萍主持。
邓教授首先从两个大学生创新的故事切入,通过美国大学生Lederberg与中国学生王光中的事例,向在座的听众讲述了创新的内涵。他认为,科学探索一般均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后人通过学习质疑,可能提出前人尚未触及或未能很好解答的问题。这类问题并无现成答案,其解决途径亦大多无章可循;只有深化对前人成果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大胆想象,不受前人思路限制,才能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
接着,邓教授从“挑战杯”竞赛活动当立足于创新教育这一角度进行了独特的阐述和分析。他指出,科研是一种探索过程,获取新知识,开拓新领域的活动。课题不分大小,都贵在创新,而“挑战杯”竞赛将科学探索引入高校学子课外科技活动之中,本身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旨在变革求新,变革是创新必由之路;变革之道在思维多元化;思维多元化关键在独立思考;而创新则要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最后,邓教授对参加全国“挑战杯”选手终赛备战的提出了几点建议。一、突出重点,提炼论文精华;二、浓缩信息,用好图表;三、打造精品,不能放过细节;四、多说多练,开展交流。
此次讲座,邓教授引用了大量翔实生动的鲜活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创新的内涵和本质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参加全国“挑战杯”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细节。邓教授的讲座让在场听众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也加强了对参加全国“挑战杯”的针对性地指导。
讲座结束后,邓教授还就参赛选手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编辑: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