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评估二级学院巡礼材料 ▏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
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安排,为深入推进学院自评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
精艺求精,勇于创新
1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自2002年以艺术系音乐教研室的形式起步,2004年升级为音乐系,2007年12月独立建制为音乐学院,并在2020年11月更名为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学院拥有独立的教学大楼和音乐厅,配备了多媒体电脑音乐制作教室、合唱合奏教室、数码钢琴教室、流行音乐教室、舞蹈排练厅、琴房、空乘实训教室、民乐排练室、茶艺室等先进的教学场地及设施。
【专业建设】
学院目前设有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系、音乐系、舞蹈系和实践教学中心等专业教学机构,拥有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音乐学、舞蹈学3个本科专业和1个音乐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音乐学专业作为学院首个本科专业,自2002年起招收首届学生。舞蹈学专业于2016年获批并开始招生。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则是基于学院2003年依托航空院校优势在全国率先开设的音乐学专业空乘方向,2011年在表演专业下招收空乘方向,2020年正式获批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并于2021年招收了首届学生。原表演专业(现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获得2018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
【平台建设】
学院设有茶文化研究中心,2022年被批准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获批南昌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该中心致力于将音乐学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相结合,专注于茶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茶产业的调研与对策制定,以及茶艺表演的教学与竞赛。其研究成果荣获江西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七届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定位】
依托学校航空院校的特色,学院秉承“厚德、精艺、臻美、融合”的院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航空服务及艺术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不断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教育,以满足地方发展的需求。通过强化航空特色、探索空乘人才培养新路径、构建立体实践平台等措施,学院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学院将党建引领与美育相结合,以美育赋能党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艺术素养,打造红色文化和航空报国精神的育人品牌。
【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拥有一支由50名教职工组成的专业团队,其中专职教师39人。教师队伍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讲师21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在这些教师中,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1名、中国声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主席团成员1名、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江西省音乐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1名、江西省舞蹈家协会理事会第七届理事会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1名,以及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1名。
2育人特色
特色一: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党建+美育”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紧密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顺应高校师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充分发挥学院的学科优势。我们以“美育”为抓手,将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等积极元素融入基层党建工作,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艺术素养。通过筑梦空间党员工作室、“厚德·精艺”大讲堂、红色讲师团“艺心向党”美育思政课、学生艺术团等平台,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塑造红色文化和航空报国精神的育人品牌。其中,《“筑梦空间”党员工作室的143部曲》荣获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
学院师生积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讲述党史故事,涵养初心使命,并在创作实践中展现“艺术担当”。我们创作了《我想要入党》《七秩风华再起航》《第一面军旗》《问天》等一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得到了CGTN、人民网、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的宣传报道,并广受好评。同时,我们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共建活动等平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学院团委荣获省级“五四红旗团委”称号,“乡遇美好”乡村振兴促进团被评为“暑期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蓝天村晚”乡村文艺志愿服务巡演项目在第四届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银奖。
特色二:突出航空特色,国内率先探索本科层次航空服务人才培养
2003年,凭借我校深厚的航空院校背景优势,我们在国内率先将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与航空服务相结合,探索本科层次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新模式。这一创新举措迅速吸引了主流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积极的评价。随着教育本科专业目录的更新,2019年“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被正式纳入本科专业之一,学院于2020年成功获批开设该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办学实践和积累,我们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并在全国航空服务教育领域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
学院在航空服务人才培养领域,始终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精准定位教育目标,并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以实现教育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为此,学院与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航空公司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并分别成立了“南航班”、“厦航班”等特色订单班。这些订单班的课程设计不仅涵盖了本校教师的专业授课,还特别融入了合作企业开设的一定比例课程,并由企业派遣的专业教员亲自授课,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从而精准匹配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院积极将国际化理念融入培养方案,积极开展跨国人才培养合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20余名杰出毕业生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阿联酋、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国际民航企业成功就业,这不仅展现了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果,也彰显了学院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特色三:构建立体实践平台,夯实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支撑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学院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艺术水平为目标的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支撑作用。学院已拓展建立20余个社会实践基地与平台,并每年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校内外大型实践演出60余场,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提升了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学院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民乐团、筝乐团、电声乐队、话剧社及礼仪队等多支实践团队,秉承“以实习实训为基础,以科教融合为主体,以学科竞赛为拓展”的实践培养理念。学院师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专业比赛、大型演出中屡获佳绩,展现了学院实践教学的显著成果。
同时,学院大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实现了服务社会的目标。由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学生组成的礼仪队,每年承担百余场大型礼仪实践活动,已成为南昌航空大学的一张亮丽名片。
3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学院将秉承“厚德、精艺、臻美、融合”的院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和铸魂育人工程。强化学院各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特色培养、提高航服人才培养的质量、打造航服人才培养的品牌;发力全校美育教育,提升美育浸润成果产出,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图文一审:王铭勋 图文二审:陈德志 图文三审:万维维 图文终审:伏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