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航空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巡礼材料
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安排,为深入推进学院自评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航空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
传承创新 追求卓越
1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航空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设立的工具科(九科),1956年改设为“飞机制造”专业,1960年代初调整为“航空零件机械加工、飞机制造”专业,逐步形成航空机械加工特色。1978年,成立机械加工系,专业扩展至“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电子”和“飞行器制造工程”等领域。2006年学院组建“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明确了航空制造与机械工程方向。为进一步强化航空制造特色,2009年,学校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并入,组成了航空制造工程学院。2020年,学院增设新工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以服务现代航空制造业需求。2024年,学院再次调整,分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更名为“航空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历经七十余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学校航空国防领域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的核心力量之一。
【办学定位】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培养具备坚定理想信念、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工科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活跃,能够在航空国防、交通运输、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职教教师73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7%。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4人。拥有国防领域青年拔尖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层次领军人才、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等国家级、省级人才。拥有江西省金牌导师1人、新时代赣鄱先锋3人、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好老师”1人、学校十佳教师4人。
【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2年入选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2020年入选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名单,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1年江西省高校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3,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已获通过;飞行器制造工程为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江西省高等院校品牌专业,2009年江西省高等院校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名单,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1年江西省高校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点,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2011年入选江西省高水平学科和示范硕士点,2017年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
学科现有制造质量检测与智能装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极端制造技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航空构件制造技术江西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快速制造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研及学科平台。学院主要有航空先进介质成形技术与装备、航空构件高性能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先进装备设计与控制、航空薄壁构件高性能加工质量控制、结构设计与优化技术、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等研究方向和团队。
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等项目1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两机”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获江西省科学技术奖、中国航空学会科技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46篇,授权发明专利108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科技到款经费近3千万元。
2 育人特色
特色一:立德树人固根基、航空特色领发展
学院以党建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荣获全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全国三下乡优秀服务队、江西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西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全国和江西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多项荣誉。
学院党委实施“1平台、2融合、3目标”举措,建立师德师风学习平台,推动师德师风与党建、业务能力融合,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和专业发展。秦国华、徐雪峰老师获新时代赣鄱先锋“突出贡献好榜样”称号,肖洁老师获“一心为民好支书”称号,2018级年小虎同学参与的课程团队入选江西省思政课“师生同台”示范课。
在立德树人基础上,学院依托航空特色办学定位,将航空特色融入课程设置、科研创新、校企合作、校园文化等方面。通过与航空企业深度合作,提供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服务,促进学生实践成长;通过举办航空科技节、航空知识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航空事业的兴趣,拓宽未来发展视野。
特色二:教学改革重实效、一流金课蕴内涵
学院认真落实《南昌航空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团队合作机制,依托“航空制造技术创新教学团队”“机械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等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深入研究课程群的教学特点,优化教学设计与内容,扎实教学工作。同时,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认真贯彻实施《南昌航空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实施办法》,形成了“三全一化、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了以《机械设计基础》国家级一流课程为引领,省级一流基础课程群《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为支撑、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和省级一流课程《飞机装配工艺》为拓展的高质量专业课程体系。并且,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建设了《机械设计》《飞机钣金成形工艺》等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特色三:产教融合强能力、创新实践助成长
学院秉持“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历年来为社会和航空国防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包括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泽民,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董事长纪瑞东、航空工业集团规划发展部部长吴智翔、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徐义军、中国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亚波、传音控股董事长竺兆江等杰出校友。
面对新时期的产业发展,学院依托行业资源,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航空工业洪都”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定制班”,探索“订单式”培养,实现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与中航工业洪都、中航工业昌飞等大型航空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构建了以航空制造产业学院为平台的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着力培养创新应用型卓越工程师。
近三年,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包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与产品信息建模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195项,省级比赛奖项322项。学院不断创新育人措施,形成了高效管理、科学育人、服务周到的氛围,学生满意度高,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航空企事业单位就业超过70%,并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3 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未来,学院将依托七十余年的办学经验,紧密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航空国防对人才的要求,聚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教育理念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与特色发展,致力于建设“需求引导、目标驱动、能力培养、质量导向”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在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工程领域加强学科团队与科研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国防科技创新的贡献度,推动成果转化,为国家航空国防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图文一审:李言金 图文二审:陈薇娜 图文三审:吴海勤 图文终审:伏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