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资讯>详细内容

校园资讯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土木与交通学院

来源: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土木与交通学院 作者:周光权 摄影: 发布时间:2025-03-21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安排,为深入推进二级学院自评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土”承基石铸辉煌,“交”融创新启新程

1.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南昌航空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前身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基础课部,1985年基础课部分成基础一部、基础二部,1994年基础二部组建工业与民用建筑教研室,1996年基础二部更名为应用工程系,2001年应用工程系更名为土木建筑系,2006年土木建筑系升格为土木建筑学院,2024年8月更名为土木与交通学院。

【办学定位】

学院秉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为中心、产教融合为途径、人才工程为基础、社会服务为导向”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专业技术与领导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建设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强化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德识兼备、知行合一”,为地方交通建设、土木工程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水平的本科及研究生毕业生。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职工12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45人。此外,学院柔性引进工程院院士2人,拥有国家级人才6人,江西省级人才23人,教师团队多次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及教学团队建设奖,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智慧建筑与建造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为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土木工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平台建设】

在平台建设方面,学院取得了显著成效。土木工程学科连续被评为江西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并被认定为校级A类一流学科。2022年,成功入选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成为省内唯一入选的土木工程学科。学院还设有省级教学团队“土木工程”教研室,以及“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力学”“交通工程”等省级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此外,学院土木实验中心设备先进、软件齐全,包括结构实验室、建材实验室、土工实验室、交通实验室和工管实训室,总价值超过4000万元。同时,学院还设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研究院、江西省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

2.育人特色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通过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深度融合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塑教学模式,强化教学互动与实效;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平台,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就业竞争力;坚持科研与教学协同并进,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热情,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一:教学科研互促,创新育人模式

学院依托科研资源整合,搭建集中平台,集成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实验数据及在研项目,为教学提供丰富素材,促进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教师结合科研成果开发教学案例,融合理论知识与研究实践,提升教学内容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度。为深化教学科研融合,学院定期举办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分享成果与经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与专家交流的平台,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与未来趋势。

目前学院设有7个校级科研机构,包括南昌航空大学建筑碳中和研究中心、BIM研究所、智慧建造研究中心、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建筑与城乡规划研究所。在科研方面,学院教师成果显著,近5年来,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纵横向科研经费累计超过2700万元;于中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6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2部,获国家专利62项;撰写对策报告8篇,并获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特色二:研赛引领,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构建教学科研互促的生态系统,学院积极实施科研与教学协同战略,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提高了课程的学术深度和实践价值,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学院成功获批六项高层次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契机。

学院积极组织科研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学院代表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设计能力,在建筑类个人全能及团体赛项目中斩获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彰显了学院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领域的专业水准,在“品茗杯”全国高校BIM应用毕业设计大赛和“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南建筑设计院杯”、“浙江城建杯”江西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学院屡获佳绩,包含多项一等奖,全面体现了学院在专业教学上的良好水平。据统计,学院学生先后荣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竞赛奖200余项。

特色三:产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新生态

为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结合,学院积极强化产教融合举措:校企合作方面,与多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职场环境和参与实战项目的平台。

在江西省“1269”产业行动计划的有力支持下,学院与江西建工第一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星铝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携手,共同推进“大持复泰曲面空间网格站构形态生成与设计关键技术”项目,该项目凭借卓越的创新成果荣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裂隙岩体广义非连续分析理论和方法”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此外,学院与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德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等行业领军单位开展了多项深度科研项目合作,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分别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为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学院安排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习和实践活动中,直接接触行业环境,建立职业联系,从而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学院已建成多个高水平实践平台,包括:数字建造实验室、BIM仿真实训室、3D打印基础材料实验室、装配式结构风洞实验室等,实验室配备的实验设备充足,安装有BIM分析和建筑碳排放计量等软件,为学生的实践操作与技能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3.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展望未来,学院将紧密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江西省“1269”产业计划,锚定一流专业建设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聚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及自主创新能力。秉承“学科建设引领、教学科研并重、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工程筑基、社会服务导向”的教育理念,构建特色专业群,并持续优化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及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学院未来发展规划拟分为强化人才培养,打造“南航模式”;扩专业及规模,构建多元化教育体系;搭建产学研及校企联盟,推动科创成果转化。

在新的发展阶段,学院将秉持奋发向前的精神,以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图文一审:李云丽  图文二审:周光权  图文三审:王秋先  图文终审:伏燕军)

责任编辑:李政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