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资讯>详细内容

校园资讯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来源: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作者:秦元成 摄影: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02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安排,为深入推进二级学院自评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为基 环境为本

1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前身为1952年汉口航空工业学校的化学教研室。1978年4月,化学教研室和化学实验室从基础课一部划出,单独成立化学工程系,是我校成立最早的三大系之一。1998年9月,化学工程系更名为环境与化学工程系。2006年3月,更名为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学院依托工科院校的背景优势,秉承“厚德明理 笃学拓新”的院训,针对市场的人才需求,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探索环境与化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化学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理、工融合发展,为社会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好,具有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高级职称教师6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6人,占专任教师的79%,具有海外背景教师占比31%。学院目前拥有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技术人才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等国家级人才17人次、全球高被引和中国高被引学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青教赛二等奖获得者1人,其他省部级人才110余人次。

【专业建设】

现有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入选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和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江西省一流专业,连续两轮本科专业评估全省第一,2017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4年通过复评,2019年获中国大学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五星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专业2010年获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化学本科专业2013年获批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荣获江西省特色优势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本科专业评估中荣获全省第一,入选五星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年通过住建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2024年通过复评;2021年被中国校友会评为全国四星级专业,2022年获批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本科专业评估中荣获全省第二。

【平台建设】

学院拥有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持久性污染物防治与资源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实验室,环鄱阳湖流域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以及三个研究生工作站。

2 办学特色

特色一:党建引领,铸就思想堡垒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江西省“双融双育”活动要求,凝练形成了“一核三效四色”党建工作思路,在“巩固发挥先进性、学科育人实绩、环保服务特色、人才梯队建设”四个领域同向发力,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作用强、凝心聚力功能强、思政教育实效强、立德树人落实强、推动发展能力强”的“五强”党建工作新格局。近年来,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荣获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进集体、江西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示范性党员活动室、全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十佳单位等荣誉。学院师生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表彰200余人次。学院党建工作案例夺得全省党务技能大赛高校组第二名,荣获二等奖;江西教育电视台《党建好声音》栏目专题报道了学院党建工作。

特色二:学科建设,追求卓越

学科布局优化,交叉融合趋势显著,形成了一支由国家“杰青”、长江学者领衔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卓有成效,科研成果斐然。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四个学术学位硕士点和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江西省高校同学科领域内唯一的高水平学科,环境工程二级学科是江西省同学科领域内唯一的国防特色基础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27名,环境与生态学进入全球ESI前1%。近五年,学院教师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13项;获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先后在Nat. Commun.、Angew. Chem.、Environm. Sci. & Technol.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679篇。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奖励30余项。

特色三: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环境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五星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环境工程和材料化学两个专业在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均取得全省第一名。获批省教改课题13项,并首次获得住建部全国给排水指导分委员会教改课题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发表全国核心期刊教改论文9篇。获评国家一流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校创新创业课程29门,荣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实现江西省历史性突破,获“省级教学先锋”和“校教学十佳”荣誉各1项。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个。

近五年,学生获批“三小”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创项目20余项,省级重点项目30余项;荣获省级以上奖励和表彰5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得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中荣获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2项;“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团体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个人三等奖2项。

3 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全面建成“化学为基,环境为本,优势学科国内一流,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彰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研究教学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更加彰显,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图文一审:陈少波  图文二审:涂新满  图文三审:刘继勇  图文终审:伏燕军




责任编辑:李政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