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资讯>详细内容

校园资讯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
民航学院(飞行学院)

来源: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民航学院(飞行学院) 作者:曾志峰 摄影: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公众号陆续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各二级学院巡礼。本期巡礼学院:民航学院(飞行学院)。

飞行逐梦,民航强国

1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为积极响应江西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航空产业的号召,进一步促进江西省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学校本着服务国防、服务航空、服务地方的宗旨,2018年7月经研究决定成立通航学院;2019年7月成立民航学院,与通航学院合署办公;2024年8月,通航学院(民航学院)更名为民航学院(飞行学院)。学院的成立是学校为满足中国民航事业快速发展和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江西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解决专业人才紧缺的重要举措,对中国民航事业和江西省航空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办学定位】

民航学院(飞行学院)秉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民航产业”的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紧密围绕行业需求,致力于培育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航空公司、机场、商飞、中航工业及空军装备等单位输送航空制造维修、飞行技术、飞行器适航等领域专业人才。在学科专业建设上,聚焦航空维修工程、飞行技术、飞行器适航技术等特色专业,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科整体水平,打造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航专业体系。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针对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需求,依托省级科研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贡献力量。在服务社会方面,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服务与智力支持,助力民航事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管理岗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10人,占比约36%,其中正高3人,占比约11%,副高7人,占比25%;中级职称教师16人,占比约57%。专任教师中博士学历13人,占比约46%;硕士及以下学历15人,占比约54%。

1744528861809【专业建设】

学院紧密围绕民航行业发展需要,开设有一个本科专业方向和两个本科专业:

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属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大类。本专业方向2008年获批,2010年首批招生,迄今已连续招生十余年。 本专业方向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航空维修核心能力的培养,航空报国人文情怀的培育,形成具有紧贴航空维修事业发展、专注航空维修人才培养的航空特色。毕业生在故障研究、技术开发、机务维修、故障诊断等方面具有较强能力,主要在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保障等领域就业。

飞行技术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大类,2009年3月获教育部认可开设,同年10月获国家民航局批准,准予招收民航“飞行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民航飞行员养成生。2013年秋季招收首批飞行学员,迄今已连续招生十余年。本专业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民航飞行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飞行报国、航空报国人文情怀的培育,形成具有紧贴民航事业发展、专注民航飞行人才培育的人才培养特色。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属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大类。我校是江西省高校最早,也是目前唯一开设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的高校。本专业具有鲜明的航空及民航特色。适航技术是民用航空工业及其配套产业的重要基础,涉及学科领域从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到使用、维修和改装,涵盖民航飞机的各个系统部件。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依托学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优势学科,是适应我国大飞机、重型直升机研制和民航、通航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创办的。专业实力雄厚,配备优质师资队伍,通过与民航江西适航审定中心深入合作,拥有较好的实验实践条件。

【平台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全力打造优质实验环境,融合建设民航类业务机构,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为人才汇聚、培养,以及学科发展筑牢根基。

实验实践平台:学院建成并拥有一批航空特色实验室平台,诸如飞行仿真与低空管理实验室、DPS动力传动故障预测综合实验室、航空燃油系统实验室、发动机控制半实物仿真实验室、旋翼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实验室、航空器与发动机认知实践实验室(机库),同时还有部队与企业赠送的多架飞机及发动机作为学院实验平台设备可供师生教学与科研。现有教学设备及软件总值逾千万,在人才聚集和培养、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744528925188

CCAR-147航空维修培训中心:中心成立于2021年5月,于2024年4月29日通过中国民用航空局初始合格审定获得运行资质,并颁发维修培训机构合格证和许可培训项目(涡轮飞机TA)。培训中心秉承以民族振兴和中国民用航空事业不断进步为己任,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民航”的服务面向,为促进学校的航空学科专业建设,满足学校发展战略,增强航空特色,使之成为民用航空维修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通过人才培养带动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产生集群效应,最终为提高我省航空维修人才高质量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培训中心拥有一架波音737-300飞机作为实训飞机,建有航空管路和密封实验室、航空标准线路实验室、航空操纵系统实验室、飞机起落架实验室、档案室、手册查询室、CBT教室等,各类实验室都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设施设备如训练架、工作台、模拟训练设备及民用航空维修的专用工量具等,满足局方规定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培训中心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环境舒适,具备开展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和民用航空器维修基本技能培训的资质,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现有教职员工21人,其中管理人员9人,教师12人,拥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人。依托民航学院教学资源,教学团队由多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承担理论课程,实作教员均具有5年以上航空维修一线工作经验。

培训中心已于2024年6月11日组织开展第一期执照全程培训班(TA)的培训工作,在局方的监督和指导下,首班学员全员通过理论考试和实作评估,取得民航维修人员基础执照。

1744529011216

民航考试中心:中心位于学校综合实验楼,下设三个考试点,分别是民航飞行人员执照理论考试点、飞行人员语言等级测试考试点和维修人员执照理论考试点。民航飞行人员执照理论考试点面向民航飞行人员提供私照、商照、仪表照以及航线照等各理论科目的考试;飞行人员语言等级测试考试点面向民航飞行人员提供英语语言能力等级测试;维修人员执照理论考试点面向民航维修人员提供职业资格理论考试。民航飞行人员执照理论考试点自通过局方审批以来,已完成了1000多人次的理论考试。

民航考试中心作为江西唯一考点,主要为江西民用航空飞行员、航空维修人员以及民航从业人员的资质考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通过该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学校整合优化江西省航空教育培训资源,健全飞行员培养模式,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为助力江西航空强省战略,促进江西低空经济发展,增强学校航空特色,服务江西航空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支撑作用。

1744529070899 2 育人特色

特色一:党建引领铸魂育人,价值塑造培根固本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铸魂育人,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堂学习、课外实践全过程。打造“红情蓝梦”思政工作品牌,深入红色场馆等参观学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培根铸魂;深入学习当代民航精神,培育学生强化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职业素养教育;坚持课程思政,学院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丰富育人资源,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结合专业精心筹划了一批课程思政课程,如《陆空通话》《航空安全系统工程》及《现代飞机制造技术》等;创建“猎鹰”红色班级、成立“强吾”飞行大队创新育人模式,历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大力发展第二课堂教育,开设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课程;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2021年、2023年及2024年,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获评省级“优秀实践团队”。

1744529149656特色二:产教协同融合共生,实践赋能强基增效

学院立足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要求,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核心,构建育人新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双维并重,构建复合型人才成长体系。学院秉持 “知识 + 能力” 双轨并行理念,以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筑牢学生专业根基,以紧密匹配产业需求的能力图谱塑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常态化选派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实践能力培训,深化校企交流共建机制,显著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校企协同开发特色课程,共同打造实验实践体系,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

双证融通,打造职场竞争力双引擎。学院积极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资质认证有机衔接,以学历教育立根本,以职业认证强技能,实现“学历+资质”双证融通。高标准建设CCAR-147航空维修培训中心与民航考试中心,构建起覆盖职业资格认证全流程的服务体系,为学生获取高含金量职业资质提供专业支持,大幅提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双场联动,实现知行合一育人闭环。学院创新构建 “课内+课外”双场协同育人机制,以课堂教学固本强基,以实践场景拓展能力。通过搭建“教学固本+场景拓能”双向赋能体系,将理论教学与真实实践场景紧密结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的有机统一,形成闭环式、螺旋上升的人才培养路径,有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为社会输送大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

1744529277556

 特色三:创新驱动多维赋能,能力锻造启智润心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构建“学-练-赛-思”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精准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实行“团委协调,导师指导,学生为主”的双创活动运行机制,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工作绩效。

1744529322348

 以赛促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中国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等学科竞赛等。近三年,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80余项,省级竞赛奖60余项。

1744529410505 3 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面向未来,民航学院(飞行学院)将继续认真贯彻学校高质量特色内涵式发展要求。

一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培养与发展等手段着力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实施人才培养提升计划,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等途径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以学院专业体系建设为引领,着力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深入实施学科建设突破行动,强化特色学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平台建设升级;落实科研创新推进策略,全力构建高素质教学科研团队,加强产学研协同,深化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聚焦关键技术,持续产出高水平成果。

三是以“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民航产业”为定位,积极践行行业、社会服务。紧密围绕我省 “1269” 重点产业链行动计划,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为我国民航事业、航空产业发展以及地方经济与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新的发展阶段,学院将以本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起点,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强”工作要求,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着力于强化专业科研能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和服务行业、经济方面贡献出新的更大的力量。

 

(图文一审:曾志峰  图文二审:吴希茜  图文三审:徐勇  图文终审:伏燕军)

 

责任编辑:李政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