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我校校友陈雪梅优秀事迹
近日,中国航空报、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校87级校友陈雪梅的事迹。陈雪梅于1991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原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机械系,同年来到中航工业成飞工作。1996—1999年,在南昌航空大学(原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航工业航空制造技术特级技术专家、中航工业成飞冷加工技术系统首席工艺师。
1、中国航空报 http://www.cannews.com.cn/epaper/zghkb/2015/09/17/A02/story/647955.shtml
2、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5/09-17/7529414.shtml
3、中国青年网http://news.youth.cn/jsxw/201509/t******17_7127308.htm
报道原文:
“认真工作是人生最美丽的风景”,陈雪梅是这样说,她也是这样实践的,从工艺员、主管工艺员一步步走来,逐渐勾勒出了自己的美丽人生。
陈雪梅主持参加过多个机种的工艺技术研究工作,带领团队努力钻研,攻坚克难,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在歼10飞机某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研究中,她克服困难,通过自行攻关,解决了工艺方案、数控加工、装配协调、刀具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该攻关成果不仅直接稳定应用于生产中,实现了国产化的目标,其形成的工艺方法成果也已在其他机型研制中推广应用,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并达到了国外同类的技术水平。
在“枭龙”飞机研制中,她通过对“枭龙”飞机某部件制造的总体技术协调方案、技术难点、加工工艺、工装设计与结构模型的建立、工装制造、数控编程等方面的综合性技术攻关,最终掌握该部件制造技术,提供了技术储备,填补了行业空白。
近几年,陈雪梅负责制定公司数字化装配的总体规划、数字化装配生产线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工艺布局以及各个数字化装配系统建设的技术方案,作为公司数字化装配重大技术攻关的主要责任人,她带领大家攻坚克难,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飞机大部件的数字化高精度装配,取得了数字化装配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作为技术牵头人,陈雪梅在顶层工艺策划、工艺总方案制定、工艺技术准备等工作中付出了大量心血。
为了实现高精度制造,她通过合理调整加工公差,在国内首次使用了负向缩减公差带的制造方式。但这种负向缩减公差带的制造方式其实是有风险的,零件价值十分昂贵,加工难度也很大,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报废,严重影响生产进度,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曾有人劝她:“在国内制造业中,重量的偏差是很正常的,为什么偏要较这个劲儿?”而她却坚定决心,站出来、豁出去,推动飞机制造工艺“向前走”。中途也难免有过失败,但她哭一场,又振作起来,继续咬着牙“向前走”。这一走,就有了数字化制造的全面推进,就有了大家对制造精度的啧啧称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