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机关刊《当代江西》报道南昌航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江西》杂志
启航网讯 近日,中共江西省委机关刊、中共江西省委主管主办《当代江西》杂志2017年第3期,以《强化大学生价值观引领的实践》为题,报道南昌航空大学通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入人心、运用新媒体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强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全文:
强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引领的实践
王汉定 周振浪
大学生“红色·绿色”美丽中国社会实践团赴红都瑞金,开展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活动、红色文化调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强化对大学生价值引领;校长每月如期到“学生成长之家”和百名大学生畅聊近来的学习生活;班情数据日报、特情随报、班级建设“1 N”自治和辅导员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促使大学生“他育”和“自育”同步推进;建设大学生事务中心,打造了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学生服务基地……这些场景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是近年南昌航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缩影。
大力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学校先后围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80周年”“纪念建党95周年”“弘扬井冈山精神”,组织了节目汇演、征文、演讲、讲故事等活动,激活红色基因。学校与“小平小道”“耀邦陵园”、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等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与八一起义纪念馆和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馆、江西省博物馆等保持良好合作。发挥理论学习类社团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积极作用,着力打造重点志愿服务项目,“蓝天课堂”“春苗计划”“公益水站”“高数辅导志愿行动”等实践教育品牌。开展“卧龙人生”文化讲坛、“与信仰对话”系列报告会、“卧龙山麓”青年论坛、“与信仰对话,与经典同行”读书工程、“青年演说家”等校园文化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利用学校“国防科技工业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增强对师生国防航空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国防、献身航空的创新精神。
以“红色文化研究与国防教育研究”方向作为支撑,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发展特色优势。学校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德育研究”成果申获国家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红色文化与当代德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学术团队申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获评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申请获得我省唯一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研究》,标志性特色成果居于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前列。设在学校的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是我省唯一以国家课程命名的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入人心。学校建立了党委委员联系班级制度。每个党委委员联系1—2个班级,为校党委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搭建“接地气”的平台。建立校长每月与学生谈心谈话制度。校长每月与百余名学生进行对话式分享,传递校长办学治校的理念意图,听取学生意见诉求,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搭建一个信息沟通平台。建立职能部门协同育人机制,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委员会,加强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制度设计,打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开展平安班级建设。实行班情数据日报、特情随报、班级建设“1 N”自治和辅导员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四项具体工作,学生自我规制能力有效提升。抓实学工干部晚值班制度。全年39周273天,每晚学工干部值班做到图书馆、教学楼、宿舍和室内外大型活动四个必巡,收集学生建议诉求,处置学生特情。发挥好大学生事务中心作用,构建学生日常事务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
运用新媒体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微信、微博、QQ、移动客户端等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在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抓住新媒体时代的机遇,构建起44个政务新媒体综合平台,形成覆盖全校园的新媒体集群矩阵。集群合力之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以集聚、力量得以下沉、任务得以落实。校党委宣传部设专人成立新媒体中心,统一调配全校新媒体资源,新媒体平台吸引着数万师生关注。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以多样化方式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建立既充满正能量,又独立包容、具备昌航特色的新媒体文化。如,音乐学院党委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加强对离校实习学生的教育,实现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对接。
(作者单位:中共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