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内公告>详细内容

校内公告

南昌航空大学首届“十佳师德标兵”候选人事迹展示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 摄影: 发布时间:2007-11-06 浏览次数: 【字体:


彭迎风老师的事迹

   

    作为一名教师,每当她站在讲台上,看见学生注视她的目光,她都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注视我的理由,我一定要对得起他们的倾听!她希望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她也一直为此而努力着,付出本没有期待回报,但教师节时,看见学生送给她的一张张简单但温馨的贺卡,发给她的一条又一条的短信,以及以前教过的学生们执意放在她办公桌上的鲜花,她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作为一个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她一贯按以下几点严格要求自己。

1.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理工科目本来就相对枯燥,她上的又是双语课程,如何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怎样提高授课水平?对此她一直在探索,可以说她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工夫,想了很多办法:

(1)她一直坚持用英文备课,用英文写备课稿,这非常麻烦和费时间,在用英文备课过程中,她既体会了双语教学的艰辛与压力,更体会到了双语教学给自己所带来的提升与魅力,她相信只有教师自己从心里爱上了双语教学,才能真正上好双语课,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和乐趣。

(2)为了增大双语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降低语言理解的难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她自制了全英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课件中,制作和收集了上千个动画和工程实例图片,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从侧面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虽然制作课件费时费力,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但她的辛苦没有白费,学生都反映很喜欢她的课件。

(3)为了避免理论知识的枯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她总是多方面收集素材,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事实也证明学生非常喜欢她上课联系实际的例子,这种贴近工程实际的教学得到了他们的欢迎。

(4)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她先后参加过全国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全校的多媒体讲课比赛,获全国三等奖和全校一等奖。每次学生评教她都获奖,自开设双语课程起,她的双语课程在学生评教中一直获一等奖。她上课从不点名,但学生都会自觉来上课,每次前几排的座位总是被提前抢占。因为她知道必须靠自己的教学来吸引学生,而不是光靠点名这样的制度。

2.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力学课程是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又是工科学生接触工程问题的第一门课程。 作为力学教师,她认为除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力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严肃、严格、严谨的优良作风。在教学中,她严格要求学生,更严格要求自己,比如要求学生用直尺作图,她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学生答题规范,她首先把所有的题目在本上都严格按要求做一遍,并给学生示范。无论是在上课还是答疑辅导的过程中,她都时刻提醒自己要严谨不能随意,并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事实证明他们并不反感她的严格,因为要求他们做到的,她首先自己做到。

3.认真批改作业。力学课程作业多,批改量大,每次批改作业,她都是耐心仔细,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她都给予纠正,虽然这用去了她很多时间,但她知道只有老师认真对待作业,才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去做作业。为了鼓励学生用英文答题,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她一直都用英文改作业,用英文纠正学生的作业错误,虽然很麻烦,但她一直坚持了下来。除了用英文批改作业,她还经常给学生以英文的评语,鼓励他们,学生都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

4.认真答疑辅导。每周都有答疑时间,由于学生白天课程学习都很紧张,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她把答疑时间都安排在晚上,虽然她住在校外,每次从新区回老区后,还要再骑车回家,晚上更是不方便,但她还是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另外,每次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她都会把邮箱地址和手机号码告诉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问她,并承诺他们只要是力学问题,一定有问必答,并一定及时答复。事实上学生很喜欢这种提问方式,她经常收到学生的邮件和短信,问她问题,对此她都不怕麻烦,做到了及时答复。很多学生,虽然她已经不教他们了,他们仍然喜欢问她问题,只要他们来问力学问题,她都能热情耐心地解答。

5.做学生的朋友,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她从心里喜欢自己教的学生,他们也都喜欢她,把她当成了他们的朋友,她也更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而不只是老师。他们经常给她发邮件和短信讲述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彭老师也总是尽她所能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很多学生都把她当成了朋友,而不是老师,有困难了他们也会想到来找她,他们学习上松懈了,她就给他们敲警钟,学习迷茫的时候她就鼓励他们,帮他们查资料。彭老师教过的学生聂甜扬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需要启动资金,她就借给了他三千元。050351班有个学生得重病,班上同学帮他募捐,虽然当时她已经不教他们了,但她也毫不犹豫地捐了600元。她总是觉得学生叫她老师,她就要对得起这个神圣的称呼。

    虽然付出了一些辛苦,但她也从中感到了付出的快乐,一直以来,她的学生都给了她的朋友般的理解和坚定的支持,他们总是说要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她,作为老师,她做着该做的事,根本没想过要什么回报,但学生的成绩却从没有让她失望过!每次考试,她的学生成绩总是不错,期末考试如此,竞赛也是如此。学校的力学竞赛,她教的学生包揽了前五名。2007年全国力学竞赛我校获得了江西省参加此项比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而获全国奖的两名学生都是她教过的学生,另外我校获省内一、二、三等奖的大部分学生也都是她教过的学生。这些可爱的学生就是她一直坚持认真教学的动力和源泉!

易青老师的事迹

   

    易青同志,教授,博士,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应用数学》硕士点责任教授,江西省政协委员,省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现将他的师德事迹简介如下。易青同志自从教以来,一贯政治立场坚定,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一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求真务实,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贯坚持严谨治学,学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一贯坚持爱生如父,关心学生,待人诚恳,帮助同事,具有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从他身上充分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光荣形象,他曾先后获得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全校青年教师英语翻译比赛一等奖、学生评教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个人等光荣称号。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学识及品行是缺一不可。易青同志虽从教二十多年,但他始终把“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作为永恒的追求目标,在学术上他始终如一地坚持严谨治学,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攀登高峰,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发展,拓宽新知识,研究新领域,接受前沿科学,攀登一流水平;在教学上他始终如一地坚持严于执教,精益求精,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有些课程虽然讲了多遍,为严把备课关,他每天备课到深夜,备课时间占上课时间三分之二以上,不断更新和充实授课内容,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授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言行上他始终如一地坚持严于律已,言传身教,认真做事,诚实做人,几十年来,不管是上课考试,还是辅导答疑,他都坚持提前到教室,无论是批改作业,还是批改试卷,他都坚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深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积极关心,才是对学生的真爱。易青同志执教的感言是:“一位好的教师是不能缺乏爱的,不仅是爱自己的职业,更要爱自己的学生,尽管有时严厉,甚至训诉,但只要出自真诚的爱,学生是会理解,也能感受的。”他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他既严格管理、又耐心教育,既严格治教、又诚心育人,既传授知识、又授予做人,他不仅认真地上好每堂课、还观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还经常找学生到办公室谈话,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身体、生活、家庭等情况,对学习比较好又有潜力的学生他积极鼓励其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对基础比较差又肯学习但感到比较吃力的学生他帮其查找原因,指明前进的方向,给予耐心的辅导;对不愿学习的学生他给予严肃地批评,把学习与成才、个人与社会、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讲清楚,并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他尽力想办法给予解决,据了解他经常给一些困难的学生几十或几百甚至上仟元的资助,并从不计较将来的偿还和任何的回报,有的学生不好意思要,他让其改作业以勤工助学的名誉来赞助,并按规定翻倍的付酬。易青同志就是这样教书育人、严于治教,为人师表、爱生如父,深受广大师生的一致尊重和爱戴。

易青同志在学科和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一是他曾主持《应用数学》和参与并协调《计算科学》硕士点及《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的申报工作并获成功;二是他参与和协调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先后申报成功省级、校级优质课程,并完成了“十一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课程建设规划,现正参与《数学分析》精品课程建设和探索大型公共数学基    

责任编辑:李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