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的通知
中央、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科技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我校学生曾在该项赛事中取得过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将于2011年10月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为引导和激励我校大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选拔出能充分展现我校学生学术实力和创新风采的优秀学术科技创新成果,校团委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校内选拔赛相关安排通知如下,请各学院广泛动员,积极组织,认真做好各项竞赛组织工作。
一、参赛对象
凡在2011年7月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中国籍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都可以申报作品参赛。
二、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
本届竞赛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作品资格审查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作品评审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以上文件参照往年)
三、作品资格审查要求
1、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相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作品学历层次。
每件作品须有相关1至3名专业专家学者进行指导,须有1至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推荐。
2、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别。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又分成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参赛作品应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参赛学生须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划“√”。
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六个学科内,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
4、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近两年内(2009年7月1日以来)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5、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上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6、自然论文类作品必须附有发表论文、查新报告等证明材料
7、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需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同时附上学生实地调查的照片等资料。
8、参赛作品在选题上要关注现实,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创造性,科技发明制作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
9、最终研究成果上交形式: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学术论文及有关材料在8000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左右)。科技发明制作需提供作品实物,同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10、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三、参赛步骤与进程(2010年10月-2011年10月)
1、宣传动员阶段(即日起—2010年11月10日)
竞赛启动,各学院成立竞赛组织协调机构,由学院团委参照《南昌航空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指南》详细内容开展竞赛的相关培训和宣传报名。
2、作品征集阶段(2010年11月10-12月10日)
符合参赛条件的作品须填写参赛作品申报表(见附件一),连同学术作品(一式三份)于11月30日前上交各学院团委。
学院团委组织评审小组进行资格审查和初审,选拔符合参赛条件、科技含量高、有理论功底的优秀科研作品,于12月10日前上交校团委,并制作学院推荐作品汇总表。
2、作品复审阶段(2010年12月中旬)
校团委组织专家对各学院选送的优秀学生科研作品进行复审,评选一定数量的作品作为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准参赛作品,并进行重点资助。
3、作品完善阶段(2010年1-3月)
各参赛团队(个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准参赛作品进行完善,填写参赛作品申报书。
4、参赛阶段
2011年4月-5月,校团委组织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1年10月,参加全国终审决赛。
四、奖励措施
1、根据赛后学生获奖情况,参照学校《关于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和文体竞赛的奖励实施办法》,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奖励。具体标准如下:
获奖等级 |
省 级 |
国 家 级 |
特等奖 |
2000 |
20000 |
一等奖 |
800 |
10000 |
二等奖 |
500 |
5000 |
三等奖 |
300 |
2000 |
2、凡参加竞赛的同学根据《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办法》进行相关学分认定;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同学可申报学校素质拓展奖学金。
五、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我校科研资源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同时深入到教研室、实验室进行广泛宣传和作品发掘,保证作品申报的数量和质量。
2、各学院可将挑战